“新媒体”的前世今生——纪念我国第一座电视台正式开播62周年_澳门新葡平台网址8883
"新媒体"的前世今生——纪念我国第一座电视台正式开播62周年孙 瑞 祥62年前的今天,1958年9月2日,我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正式开播。1958年5月1日开始试播,其时的演播室是由一个50多平方米的排演厅暂时改装的。正式播出后的电视节目,每周播出4次,每次2—3小时。
其时的功率很小,发射半径只有25公里,全北京市也只有30多台电视吸收机。1973年10月1日正式播出彩色电视节目,1978年5月1日改称中央电视台。毫无疑问,北京电视台的开播意味着我国一种新型媒体的问世。
什么是新媒体,62年前似乎还没有人提出这个问题。自1994年中国以一条64k专线接入国际互联网以后,新媒体观点开始成为国人不停追问的话题。
值此我国第一座电视台正式开播62周年之际,简要梳理人类流传技术的生长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或许有助于深化对新媒体的认识。一、新媒体的超然能动性对于新媒体的界定,学者们可谓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有人用数字化、多媒体、无限容量、无限时空等许多定语来界定新媒体,认为新媒体就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流传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
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界说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流传。"团结国教科文组织对新媒体的界说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举行信息流传的前言。
"另有人则认为新媒体是个伪观点,任何媒体刚泛起时都是新媒体。传统媒体只要内容新,就是新媒体,数字媒体如果内容旧,仍然属于旧媒体。
只管我们今天对新媒体以及前言、媒体、传媒等观点内在的界定仍旧莫衷一是,但有一点是不存在争议的,这些观点都属于人类流传文化领域。从发生学角度看,人类流传文化依次履历了口语文化、文字文化、印刷文化、电子文化以及网络文化等五种形态,或曰五次流传文化革命。固然,五种文化形态之间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而是累进和迭加的关系。事实证明,人类流传文化的生长始终陪同着流传技术的进步,在流传技术界面生活的现代人,一刻也难以逃脱流传技术的影响。
人类有史以来的信息交流与流传,从狼烟报警到鸿雁传书;从广播电视到互联网络;从现实世界到虚拟空间……变化的不仅仅是信息的内容,更令人瞩目的是信息处置惩罚与流传的方式。我以为,依靠自身逻辑生长起来的流传技术,具有一种超然的能行动用,它在顺应和满足人的社会需要的同时,也以其固有纪律或曰技术理性为人类开发着新的相同渠道,引领人们步入新的来往空间。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人类流传技术生长史就是一部人类社会生长史。同样,一部人类社会生长史,既是人类使用流传前言的历史,也是展示流传前言从简朴到庞大、从低级到高级的技术厘革史。
从技术哲学视角讨论新媒体现象,会获得许多有益启示。二、 从亲身流传到复制文化新媒体之新是一个历时性观点,是在流传技术不停厘革中形成的动态历程。以文化社会学的看法看,人类文明进步始终遵从"成本—效率"优化规则,在流传文化演进史上这一规则同样有效。
我们知道,在漫长的远古时期,人类要实现自身的来往和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只能借助于自己与生俱来的感受器官,这是人类流传史上的亲身流传时期,也应该是"自媒体"的最原始寄义。如果说口头语言属于人的天然器官的自然延伸,难以完整生存和复制,那么,文字符号的生存和复制则需要借助于外在的物质载体。寻找有效便捷的记载介质与生存技术,成为文化传承中人类配合面临的与文字发现共生的流传技术课题。
正是文字的泛起直接孕育了印刷文化的降生,从而开创了人类符号文化流传的历史新时期。印刷术的发现与应用消除了手抄刻划文字的诸多局限,使精神文化产物得以大量复制,更多的平民知识分子得以发生,为文化的普及和增值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三、电子技术与"流动藏私"电子时代的到来,使人类盼望彻底征服时间和空间的梦想得以实现。
1837年美国工程师塞缪尔·莫尔斯发现了电报,揭开了电信时代的帷幕。1876年美国人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发现电话,首次将人的声音转换成强弱不等的电流举行传输。
1895年意大利人马可尼在德国科学家赫兹的无线电研究结果基础上,试验无线电通讯技术获得乐成,并于1901年实施了横跨大西洋的信号传输试验,这就是电子前言的雏型。就在1895年同一年,影戏作为一种特殊的声像前言降生了。
1920年广播问世,世界上第一家广播电台是美国匹兹堡KDKA广播电台,它于1920年11月2日开播。电视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现之一。作为一种新兴的公共传媒,电视在许多方面体现出了与以往差别的流传特质。
电视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和听觉,弥补了抽象文字的不足,使受教育水平差别的人得以共享信息,并在很大水平上挣脱了地域和交通工具的限制。美国在1940年、日本在1950年开始拥有有线电视,其时称作"配合天线电视"或"社区天线电视"。最初有线电视只是作为解决偏远地域和都市收视障碍的一种技术手段,后生长成为大规模、多频道、多用途的都市新兴媒体。
20世纪70年月末卫星直播电视的泛起,在电视生长史以致人类生长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极大地拓展了信息流传的能力,使世界酿成了一个乡村,在很大水平上实现了麦克卢汉"天涯若比邻"的"地球村"构想。成书于20世纪70年月初的雷蒙德·威廉斯的《电视:科技与文化形式》,是一部公认的关于电视研究的经典著作。书中提出了一个有趣的"流动藏私"看法。毫无疑问,电视兼具流动与藏私的特点,它可以使人坐在家中相识外面的世界。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电视就是典型的新媒体。四、互联网与全媒体生活回首既往,人类社会在亲身体验着由印刷文化、电子文化以及与之平行生长的电报、电话、影戏所编织的新媒体生活方式的同时,如今已进入了网络文化时代,互联网带给我们的又是一种全新的媒体感受。
自1946年第一台电子盘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特别是1998年团结国新闻委员会年会正式将互联网界说为"第四媒体",人类便进入了传媒大厘革这一时代主旋律之中。追念1994年,当中国实现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效链接那一刻,没有人知道甚至没有人能预见学习、办公、购物、娱乐能够靠网络实现。
读者-受众-用户;铅与火-光与电-数与网;书面阅读-桌面阅读-移动阅读;传统媒体-新兴媒体-融合媒体;微博、微信、微视频、客户端;VR、H5、智能装备、5G+AI 技术、机械人写作、无人机直播;一次收罗、多种生成、多元流传……如今,一系列流传关键词的问世与变迁,昭示我们进入了全媒体新时代。流传技术的厘革发生了广泛的社会联动效应,由此带来的传媒体验大大超出人们的意料。当年,流传学家麦克卢汉提出的"前言即信息",给我们提供了一条认识新媒体的重要路径。
在他看来,重要的首先不是传媒如何流传信息,而是传媒自己就是一种信息。麦克卢汉曾以电灯为例说明其看法:电灯的泛起,其意义不在于它所带来的灼烁,而在于它所导致的传统时空关系的转换。好比说,电灯使人们在晚上不以为很晚,或者在早上事情得很早,这无疑就影响了人们构建自己私人生活的方式,也影响了人们构建诸种社会关系和社会感知的方式。
一个最好的例证,就是2003年两种新的流传前言的应用,这就是其时被称之为"第五媒体"的手机短信和数码相机(DV)。用加拿大学者哈罗德·伊尼斯在其《流传的偏向》一书中的论断,一言以蔽之就是:"一种新前言的优点,将导致一种新文明的发生。"早在1995年,美国学者马克·波斯特就在《第二前言时代》中指出,如果说以前言制作者、销售者和消费者三足鼎立、径渭明白为第一前言时代的基本特征,那么,所谓第二前言时代就是以互联网为代表、以介入融合为模式、以无作者权威为特征的双向互动的前言时代,它在本质上区别于以单向播放模式为特征的第一前言时代。
如果用"第二前言时代"描绘今天新媒体生活还不算过时的话,那么,新媒体的文化意义是具有颠覆性的。作为普通人,我们已往一直都在寻求表达的出口,如今,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新媒体时代,你的表达能在瞬间让全世界听(看)到。
显然,新媒体是一个不停形成中的、开放性的社会实践与学术论题,它在网络文化中所体现出的旺盛的发展性,使我们险些无法追赶它那急速的生长脚步。理论永远滞后于实践,特别是陪同着今世流传技术的迅猛生长,新的前言形态不停泛起,我们可以靠近前沿,但难以逾越我们在认识上的局限性。近闻,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陈力丹撰写的《试看流传前言如何影响社会结构——从古登堡到"第五媒体"》一文,入选今年出书的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下册(标题更改为《流传前言变迁的社会影响》,该课本由教育部组织编写),这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好消息。正如标题所示"流传前言变迁的社会影响",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当下命题。
2020年9月2日 写于多伦多(参见孙瑞祥:《有关"新媒体"的前世今生》,载《数据》,2019年第1-2合期)作者简介:孙瑞祥,男,1958年11月出生,三级教授,文学博士。天津师范大学新闻流传学院原院长,舆情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市教学名师,天津市精品课程主持人,天津市品牌专业卖力人。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流传教育史研究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新闻流传教育年鉴》编委会副主任委员。
本文关键词:澳门新葡平台网址8883
本文来源:澳门新葡平台网址8883-www.hongshenjiaoyu.com